来源:沈阳晚报
每天跑162.5公里、工作14小时零5分钟、每公里报酬5角钱、“0”底薪、月收入2200元。这是今年5月,沈阳公交车司机王树祥的“行车轨迹”。低收入、辛苦,成了沈阳公交的代名词。
从2012年6月28日开始,因为全国首份市级公交行业工资集体合同的诞生,王树祥的生活将发生重大转变。像王树祥一样,《沈阳市公交行业工资集体合同》,让沈阳1.5万名公交从业者看到了希望,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是搭上了一趟开往春天的公交车。
协商回放:利益的较量
部署、调研、选举代表、协商、合同签订,历时4个月,正式协商4次、非正式协商8次,从无到有……也许没人会知道,6月28日,这一纸合同签订的背后,沈阳工会人付出着怎样的艰辛。压力、较量,他们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为沈阳1.5万公交职工争取着利益。
2月4日
沈阳市总工会召开十五届六次全委会。会议上,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鞠秀礼明确提出,2012年重点推进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年内实现市级公交、汽车制造等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的实质性突破。同时要求进一步做好集体合同质量提升工作。随后,鞠秀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对如何开展公交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多次提出具体要求。
2月9日
市城建交通农林工会召开2012年工作会议,明确为缓解公交司机流失严重情况,将推进市级公交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虽然这项工作难度大、困难多,但市城建交通农林工会将会同市交通局及相关公交企业工会,尽快组织调查论证,拿出工作意见,抓紧组织实施,力争上半年取得实质性突破。”市城建交通农林工会主席詹军说,他将说到做到。
3月初
为保证市级公交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顺利推进,沈阳专门成立了由市交通局局长于沈光、市总工会副主席段阳任组长,市城建交通农林工会主席詹军和市交通局副局长王晓民、工会主席汤泓任副组长的沈阳市公交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领导小组。市总工会和市交通局还成立联合调查组,对全市公交行业职工工资福利情况进行调查。
5月28日
沈阳市公交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领导小组举办“沈阳市公交行业工资集体协商代表业务培训”,职工方、行政方的30名协商代表全部参加了培训。这次培训标志着沈阳市公交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进入了集体协商的实质性阶段。
6月8日
正式启动公交行业工资集体协商。通过公示的30位公交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双方代表首次聚到一起,商讨工资集体协商事宜。经过一下午的交流,对于集体协商工作当中的一些要求和众多法律术语,双方代表都很较真,最后在相关法律专家的指导下,终于确定了公交行业工资集体合同文本的前四条条款。
6月19日
第三次正式集体协商会议召开。双方重点对工资集体合同文本中最核心、最较劲的两个条款进行协商。公交行业每个工种岗位的最低工资标准应该定多少?各企业年度职工各岗位工资增幅该怎样确定?会议从下午2点一直持续到6点多,双方仍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最后,会议决定休会,由双方各自进行研究论证,拿出意见。
6月22日
行政方代表进一步核算企业成本、利润;职工方继续深入一线,与广大职工交流,征求大家意见;市城建交通农林工会有针对性地在双方之间进行沟通、协调和指导。
6月24日
心中各自装了一本账的双方代表,又围坐在了一起。你说一个数,我还一个数,大家有理有据地说出各自的理由。经过热烈的讨论和协商,双方终于对五个工作岗位的最低工资标准和年度工资增幅,达成了一致意见。至此,通过4次正式协商,8次非正式协商,工资集体合同文本的18条条款全部通过,形成了《沈阳市公交行业工资集体合同(草案)》。
6月25日
《沈阳市公交行业工资集体合同(草案)》报送市城建交通农林工会预审,并通过了审查,符合要求。
6月28日
隆重召开了沈阳市城市客运交通行业首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158名职工代表审议后投票,以156票同意、2票弃权的高票,通过了《沈阳市公交行业工资集体合同(草案)》,双方首席协商代表在合同上签字,全国首份市级公交行业工资集体合同顺利诞生,沈阳又在中国集体合同发展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高端解读:又一个里程碑
《沈阳市公交行业工资集体合同》,是全国公交行业首份,城市行业性工资集体合同。中华全国总工会集体合同部部长张建国表示,这是中国集体合同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沈阳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鞠秀礼说,城市公共交通既是一项关系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重要功能设施,也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公共事业。公交行业集体协商制度的建立,对于依法保障公交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促进公交行业可持续发展、维护沈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该行业性工资集体合同覆盖沈阳14家公交企业、1.5万余名职工。合同共18条35款,涉及驾驶员等5个工作岗位,量化了最低工资标准和职工工资增长幅度。合同约定,公交行业各企业驾驶员、车辆修理工、调度员、管理人员年度工资增长不低于15%,后勤及其它辅助岗位职工年度工资增长不低于10%;驾驶员、车辆修理工、调度员等主要工种的岗位最低工资标准在现有基础上,分别上调了45.6%、36.4%、31.8%。同时,集体合同还对职工加班、社会保险等具体事项做出了规定。
沈阳市委党校、市劳动关系培训研究中心教授孙政表示,此次公交行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的最大意义,在于建立起了员工与企业“共商共决”的机制,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的道路上,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此前的调研中,公交行业职工普遍反映已经十几年没有涨过工资了。此次签订的集体合同规定,“本行业各企业驾驶员、车辆修理工、调度员、管理人员年度工资增长不低于15%”。也就是说,合同生效后,沈阳公交行业职工今年的工资将提高至少15%。孙政表示,此次集体协商,打破了公交行业以往职工没有话语权的工资分配机制,合同生效后,也就建立起了一整套完整的职工工资增长机制。按照集体合同中“本合同期限届满前30日内,双方应当就重签或者续签工资集体合同进行协商”的规定,今后每年职工方都将与企业行政方“共商共决”,讨论下一年度工资增长幅度。
职工声音:希望就在前方
签订公交行业工资集体合同成功与否,最有发言权的就是沈阳1.5万名公交从业者。这次集体合同的签订,对沈阳公交从业者的生活有多大改变,他们的生存状态是否得到了改善,这是大家最想听到的声音。
8小时外的工作,能得到更多报酬
今年37岁的赵洪飞,2003年加入沈阳公交。“当时铁西新区一号线刚成立,我们40多个年轻人来到车队,而到今年初仍留在车队的还不到10人。”赵洪飞说,因为待遇差,很多人选择了离开。
以往每天早上4点半,赵洪飞都会准时出门。一天要在路上转十多个小时,工资是按圈数算的。对于这次签订的合同,赵洪飞认为有了很大突破:“第一次明确了我们的正常工作时间为8小时,超出部分将给予补偿。”赵洪飞说,以往跑5圈用5个小时,和10个小时的收入是一样的,因为工资不与工作时间挂钩。而这次的改变很关键,因为现在多数公交司机的工作时间都在10小时以上。
14年没涨工资,现在终于看到希望
158路的公交车司机刘凯清楚地记得,直到今年春节前,他已经14年没涨过工资了。“这次集体合同的签订,至少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刘凯给自己算了这样一笔账,他5月份的应发工资是2700元,拿到手的是2200元,而如果按照集体合同的涨幅,他能拿到的应发工资是3300元,拿到手也应该在2800元。
“十多年了,我们终于涨工资了。”刘凯说,他相信公交司机的生活会越来越好,他们能够有尊严地工作。
有了集体合同,能稳住年轻人的心
224路的公交司机王树祥说,公交司机们最关心的就是能涨多少工资。“我今年40岁了,是老司机了,我这辈子就奉献给沈阳公交了。但还有那些年轻人呢,毕竟得让他们看到工作下去的希望。”王树祥说,这次集体合同中明确了年度15%的工资增长幅度,他相信用不了几年工资就会涨到让人羡慕的标准,这样能稳住一部分年轻人的心。“公交需要注入年轻的血液,而这血液需要希望的支持。”王树祥说,他认为沈阳公交正从冬天慢慢驶出,前进的方向是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