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莞阳光网
中国人习惯将上厕所称为“方便”,当市民出行时想要“方便”却找不到公厕,恐怕就非常不方便了。日前,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胡秀娥、新莞人代表罗华做客东莞电台《政协议政厅》节目,呼吁社会各界关注东莞公交沿线公厕问题,解决市民出行“如厕”难。
26个公交站点沿线只有3个公厕
新莞人出行多乘坐公交,在公交车上内急却找不到公厕,往往令人尴尬。新莞人代表罗华在节目中谈及自己的亲身感受,认为东莞公交沿线不仅公厕很少,就算有公厕也存在标识不明的情况——明明不到100米处就有个公厕,却没有任何指示牌或者标记说明这就是公厕。
胡秀娥也注意到此类情况,特别进行了调研,发现东莞公交沿线有的线路有公厕、有的线路没有公厕,同时普遍存在数量不足、标识缺失、卫生条件差以及男女厕设置比例不合理的问题。
调研报告指出,人们产生便急感时,需在7—15分钟内找到公厕。根据相关规定,每个公交车站都应设置1个公厕,才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以东莞L2公交线路为例,该线路共有26个站点,需要设置26个公厕,但实地考察发现,只有岗贝市场、文化广场和汽车总站站点有公厕。“仅这条线路就缺了23个公厕,(情况)非常严重。”胡秀娥说。
银行等公共场所厕所应对外开放
如何让市民在乘坐公交车时“如厕”更方便?胡秀娥建议,可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开放公共场所厕所、明晰公厕标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公厕引导措施等方法来改善现状。
按照城市公共公厕设计标准,建设一座公厕的费用为30万元,而每年的保养费用则达到7万元。胡秀娥认为,单靠财政拨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难以在短时间内有所改观,提议将银行等公共场所内部厕所对外开放,政府可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
同时,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由厂家出资建设、管理公厕,以公厕广告资源作为回报,减轻政府负担,还可通过专门的厕所行业协会给公厕评星级,督促其做好卫生工作。此外,设置明显的公厕标识图和指示牌、标明方位及距离,将公厕地图传至互联网上、由114查询台提供公厕位置引导也将有助于改善东莞公交沿线“如厕”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