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日报
未来,深莞惠与广州、香港之间1小时互通;深圳地铁直达莞惠,从东莞坐地铁就能直达前海……这些便捷的同城生活现象,在2030年的深莞惠三市或许可以实现。
《深莞惠交通运输一体化规划》(下称《规划》)中间成果专家咨询会昨日在深圳召开。交通运输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及深圳、东莞、惠州三市有关领导,与来自国内交通运输行业30余位专家共同听取了研究单位的汇报。
制定十大方面详细规划
分2015年、2020年以及2030年三个阶段操作
据介绍,自2009年珠三角规划纲要出台以来,深莞惠三市合作动作不断,签署了包括规划一体化合作协议、社会公共服务一体化框架协议、交通运输一体化补充协议等在内的各类合作协议49项,共同突进了38项各类重点项目。
从2010年开始,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东莞市交通运输局、惠州市交通运输局共同开展《深莞惠交通运输一体化规划》的前期编制工作。
在本次中间成果专家咨询会上公布的《规划》,分别从综合运输通道布局、道路网、轨道网、港航、航空、综合客运枢纽、物流园区、城际公交、一体化运输管理、信息化等十大方面制定了详细的规划方案,规划分2015年、2020年以及2030年三个阶段操作。
据悉,本次公布的《规划》将广纳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下一步,报告编制单位将根据专家咨询会的相关意见,进一步做好《规划》的修改完善工作,最终版本有望在今年年底成型。
提出“三纵四横”方案
计划新建深莞城际快速轨道
交通的无缝对接,在深莞惠三市的合作中占据重要位置。
《规划》提出,由公路、铁路、城际轨道共同组成“三纵四横”的综合运输通道布局方案,主要承担三市之间的快速、大运量客货运输,是便捷沟通三市中心城区和重要组团、支撑城镇和产业发展的核心走廊。“三纵”为广深通道、莞深东通道、惠深通道;“四横”为广惠通道、莞惠北通道、莞惠南通道、深惠沿海通道。
值得关注的是,在广深通道上,《规划》计划新建深莞城际快速轨道,其中深圳南段利用深圳轨道15号线接入前海。在深惠沿海通道方面拟扩建深汕高速。
《规划》计划构建由国铁、城际轨道、城市轨道组成的衔接顺畅的一体化轨道网。三市将对延伸至各自边界的城市轨道线路进行衔接优化,并规划三网之间衔接站点。
据规划,深圳轨道4号线、12号线将预留向东莞轨道塘厦中心站、惠州新圩及大亚湾西区方向的延伸条件;东莞轨道2号线、3号线、4号线将在石龙、企石、清溪分别预留向惠州石湾、圆洲、新圩方向的延伸条件。
《规划》还把城际公交纳入“公交优先”战略,发展毗邻镇区间、毗邻镇区到跨市枢纽中心间、主城间三级城际公交体系。通过多种线路运营模式,覆盖“城-镇-村”多级站点,与其他运输方式有效衔接。城际公交票价由政府制定统一的票价核定办法,并将纳入公共财政预算。
■链接 深莞惠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目标
到2015年:三市形成高快速路、城际轨道、铁路共同组成的快速通道网络,强化1小时交通圈,广深方向、深圳港疏港等拥堵最严重路段实施交通管理,对外及城际主要通道的交通拥堵得以缓解。
到2020年:实现经济圈内与广州、香港之间1小时互通,打通所有跨边界道路,建成城际、对外快速路网,各功能组团15分钟上高速公路、次中心城之间以及与中心城区之间30分钟通达。
到2030年:公共交通在城际客运中的比重达到35%以上,形成现代化、一体化交通运输系统,运输服务在便捷、安全、舒适性方面达到国际大都市区先进水平。与香港共建分工明确、高度融合、成熟的南珠三角区域机场系统,客货业务保障能力分别接近1.6亿人次和1500万吨,建成高度发达的通用航空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