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信息时报
昨日,连接荔湾老城区文化公园和白云湖的地铁八号线北延段进行第二次环评公示,这条长16.1公里的地铁线路不仅串联起荔湾、白云,还可缓解同德围地区交通压力,促进白云湖地区发展。环评显示,该项目预计将于今年12月左右部分工点开工,2016 年12 月开通试运营。记者注意到,原先公布的环评相比,在增埗河东侧增埗公园处设置“增埗公园站”,再到达同德围,更方便西湾路北端市民出行。
总投资144亿,新建车站14座
环评显示,广州市轨道交通八号线北延段(文化公园-白云湖)工程项目初期投资估算总额为 144.49 亿元,技术经济指标为8.97 亿元/公里。其中环保投资约1.87 亿元,占总投资的1.3%。主要经过广州市荔湾区、白云区,连接荔湾区的西村和彩虹桥生活区、白云区的白云湖和同德围,串接荔湾、白云两大组团。沿线经过的主要道路包括:康王路、中山路、荔湾路、东风西路、西湾路(西增路)、西槎路、石槎路、石沙路等。
据悉,八号线北延段全长16.1km,全线新建车站14 座,其中换乘站5 座。具体站点从南到北分别是文化公园、华林寺、陈家祠、彩虹桥、西村、鹅掌坦、同德围、上步、聚龙、平沙、小坪、石井、亭岗、白云湖,其中文化公园(换乘六号线)、陈家祠(换乘一号线)、彩虹桥(预计换乘十一号、十三号线)、西村(换乘五号线)和聚龙(换乘十二号线)为换乘站。记者了解到,八号线北延段列车采用 6 辆编组A 型车,最大设计运行速度80公里/小时 ,旅行速率不低于35公里/小时 。远期运输能力最大达到5.58 万人/小时。初、近、远期均采用大小交路,不同年限大小交路高峰小时对数相同,初、近、远期分别为11 对/小时、13 对/小时、15 对/小时。
环评认为增埗公园内不应设站
值得关注的是,为方便西湾路北端市民出行,在项目可研阶段,在“西村站~鹅掌坦站”约1.1 公里的路段设置有比较方案。比较方案路线为:线路出西村站沿西增路北行,后折向东至增埗公园,在增埗公园设增埗站,出站后折向北,下穿增埗河后转至西槎路北行,到达同德围站。在增埗河东侧增埗公园处设置“增埗公园站”,车站设置于规划绿地内,为地下二层岛式车站(含站前单渡线),车站北侧为岭南湾畔居住区,东侧为财富广场,南侧为平房,西侧为富力桃园居住区(增埗河对岸)。
但环评报告认为,两个方案的长度、站点设置基本相当,推荐方案工程拆迁量大于比较方案,因此在工程方面比较方案略优于推荐方案。但在环境方面,比较方案中增埗公园站点位于对山园保护范围内,工程施工期如不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有可能对增埗公园、对山园造成一定的影响。营运期随着人流量的增加,周围的商业氛围会随之增加,也容易对对山园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增埗社区居民住宅密集,且大部分房屋建筑年代较久,更容易受到振动的影响。比较方案从增埗社区中间下穿通过。因此推荐方案环保较优,倾向于不设增埗公园站。
沿线涉及文物保护单位11处
据悉,项目沿线共 11 处文物保护目标,包括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 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 家,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 家,市登记1 家协和堂,区登记7 家。包括康王南路上的省级文保单位锦纶会馆,以及中山七路上的国家级文保单位陈家祠。
环评认为,八号线北延段沿线文物众多,为避免施工期对文物造成不良影响,建设单位对文物所在路段的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勘察,并开展专题研究,包括施工方法、减震措施和维护结构,施工建设采取盾构方式。采用隔断桩法、高等级减振等先进的施工方法,防止地下开挖带来的建筑物沉降、坍塌等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