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
地铁资源分配中的民意分量有待提高

广东城市公交网 http://www.gdcsgj.com 发布时间:2012-07-25 15:06:53.0 阅读:5780次
本文附件:

来源:新快报

    头条

    “广州即将迎来新一轮地铁建设热潮,公众有关地铁资源分配的焦虑势必越来越强烈,决策者理应对此应有所预见,并提高地铁资源分配决策中的民意分量。”

    ■孙不熟

    近日,广州地铁7号线一期工程可研报告正式获批,沿线9个站点也正式公布,此前有关站点设置的争议也就尘埃落定。这里再次引出一个老话题,即地铁应该建在哪、为什么建在那的问题。

    鉴于轨道交通的固有属性,地铁能够极大地满足市民出行的便利,每一条线路的规划、每一个站点的选择,都牵涉到广泛的利益面。一条地铁线路的最终敲定,势必有人欢喜有人愁,有幸被地铁垂青的楼盘业主开始憧憬未来,不幸被地铁冷落的楼盘业主则要倍感失落。这种民意的观感,地铁设计的决策者应该多加考虑。地铁建设成本高昂,动辄数十亿元资金的投入,且涉及到错综复杂的环评工作,当然无法像公交车那样简单按需分配,公众也不宜以后者的标准来打量地铁资源的分配程序。

    两个被广泛援引的例证是:为什么车水马龙的中山大道没有建地铁,而人流车流相对较少的黄埔大道却建了地铁?为什么地铁可以修到人烟稀少的南沙,而拥堵成“华山一条路”的同德围却迟迟与地铁无缘(直到地铁八号线北延段环评公示才有些眉目)?可见,地铁线路选择的依据显然不是缓解交通拥堵那么简单,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弄清楚影响地铁资源分配的诸多变量是什么。

    概而言之,影响地铁建设的决策变量不外乎四个:一个是市民之于公共交通的需求,即哪里最需要地铁的问题,这也是地铁建设之本义;一个是专业的环评参数,即哪里最适宜建地铁的问题,这是地铁建设的必要条件;一个是资本的诉求,即哪里建地铁最具效率的问题,这是地铁建设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一个是政府的意图,这里往往牵涉到政府“经营城市”的考量,即地铁建设必须为城市的长远规划与发展而服务,比较常见的做法,是以地铁建设带动周边地产乃至新城区的崛起。

    在一个理想的决策环境下,上述四个变量应该有机会进行充分、公开的博弈与吸纳。所以,若要新建一条地铁,这些关键议题必须有个公共讨论的程序:哪里的居民最需要地铁、哪里的环评条件最适宜建地铁、哪里建地铁效益最好、哪里建地铁最有利于城市整体的发展。经此程序而得的建设方案也许不是最优,但至少经得起民意的推敲,而不至于最坏。

    但在现实中,由于决策依据的不那么确定,决策过程的不够透明,导致地铁建设往往成了经营城市的一种工具,这可能让地铁固有的公益属性大打折扣。

    随着新一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获批,广州即将迎来新一轮地铁建设热潮,地铁的里程数也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数量,公众有关地铁资源分配的焦虑势必越来越强烈,决策者理应对此有所预见,并尽可能提高地铁资源分配决策中的民意分量。

 
主办:广东省城市公共交通协会 联系电话:(020)37637909 转8003 传真:(020)37620407
备案编号: 粤ICP备15001310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419号

技术支持 网站声明
Copyright 2013 GDCSGJ. All copyright are saved. 版权所有 仿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