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江门日报
市民希望像这样的自行车专用道会越来越多。江门日报见习记者 陈思远 摄
在道路日渐拥堵的城市街头,偶尔所见一两个骑行而过的人,我们都会觉得新鲜。爱好骑行和倡导低碳生活的人或许会想,江门既有美丽的生态环境,又有崭新贯通全城的绿道,然而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为何一直还没有开始建设?记者近日从我市文明办和市交通运输局获悉,目前我市正在进行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建设的前期调研工作,预计今年8月即可完成该项调研,之后市交通运输局将根据调研情况,制定出实行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工作方案,并提请市政府研究决定。
不过,记者也了解到,在市区建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并不是简单的买足够多的自行车那么简单,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如公共自行车是否应该定位为公共产品由政府全额买单、旧城区内狭窄的道路是否还有非机动车车道的容身之处、建设起来之后如何高效运行等。
【现状扫描】
绿道骑车受热捧VS市区难觅单车影
7月4日下午5时,滨江大道绿道上,家住附近的林姨和朋友带着各自孩子一行5人,一路有说有笑地走到滨江大道绿道潮连桥驿站。“孩子放暑假了,带他们出来玩一下,骑自行车是非常不错的锻炼方式。”
林姨他们在驿站租了两辆小变速自行车,由于没有带有效证件,他们一共交了800元押金。收费标准是两小时内每辆车5元,超过两小时后每小时则收费10元。“这种小变速自行车是带有公益性的,所以收费不高,其他的山地车、双人车等收费则高一些。”驿站内的工作人员说,到周末租车的人会特别多,自行车租赁供不应求。
不过,与许多人来到偏远的滨江大道绿道租自行车骑行相比,在我市人口聚居的中心区,骑自行车的市民却非常少,路上只见汽车、摩托车川流不息。偶尔碰到一两位骑自行车的市民,也是骑在人行道或机动车道上,很不安全。记者还注意到,目前我市中心区的机动车道两边基本都划有停车位。虽然这一举措给有汽车的市民停车提供了方便,但是也使得在人行道与机动车道之间,已经没有了非机动车道供自行车骑行。
“和广州等地相比,江门是比较适合骑自行车的,因为骑不远就可以到达一处有山或有水的好地方,既健身又能欣赏自然美景。”资深自行车爱好者杨先生说,他在广州和江门都居住过,觉得在江门骑自行车非常惬意,周边有圭峰山、白水带、大西坑等地方可以骑行,但是在市区内骑行的话,感觉道路太窄又没有自行车道,并不是很方便和安全。
“平常其实也很少骑自行车出门,坐公交车比较多!”林姨说,虽然家里有自行车,但是出去买菜和逛街还是以步行和坐公交车为主。记者发现林姨家的自行车的车身上多处已经锈迹斑斑,显然已放在家里“雪藏”有一段时间了。
【观点对碰】
最好在新城区建设VS其实旧城区更需要
“江门市区的道路不宽,而且江门有这么多桥,在老城区这边提供公共自行车租赁,估计比较难。”市民王小姐家住江海区,但在蓬江区上班,两地相距十多公里,日常上下班要穿过大桥、旧城区等交通拥堵区域,如果有公共自行车,对她来说是不错的事,但她觉得虽然建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愿望很美好,可在旧城区推行并不现实,可以尝试在北新区等新城区建设。
记者查阅由市城乡规划局制定的《江门市综合交通一体化规划(一期)》发现,其中也有关于建设自行车系统的内容,范围覆盖了我市的主要风景区和主城区大部分区域,但是建议建设的重点区域也是在我市的新城区。该《规划》要求,我市新建的新区(滨江新区、北新区)在主、次干道的规划和建设中都要设置有自行车系统工程,而旧城区因道路设计或征地拆迁等原因,目前没有预留和设置自行车车道和自行车系统工程,还需要进行研究解决。虽然对目前我市老城区的道路状况有相同认识,但是市人大代表刘夏林却得出了完全相反的观点:江门城区市政道路规划先天不足,路窄容易堵车,不适合大力发展小汽车,必须合理引导自行车交通的发展,实现公共自行车交通与公共交通、小汽车交通等有序衔接。另外江门城区范围不大,基本符合半小时城市生活圈,最适宜提倡公交车加步行和自行车为交通工具,而且旧城区相比新城区,也最需要尽早建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
市政协委员李光明也认为:自行车租赁系统的建立与运行,不仅可以成为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有力补充,也能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停车困难等“城市病”症状。同时,作为享有“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美誉的江门市来说,此举也有利于环境保护、提升城市形象,一举多得。
“建设公共自行车这是好事啊!那就不怕自行车被偷了!”市民程先生说,现在不是大家没钱买自行车,主要是怕被偷。程先生曾买过一辆新的自行车,但是买后第二天骑出去就被偷了,这也导致他后来没有再买自行车。“公共自行车一般采用统一样式,小偷即便偷了车也无法销赃,基本可以消除自行车盗窃问题。”刘夏林说。
【出谋划策】
建两级自行车通道or向非机动车道要路
记者查看《江门市综合交通一体化规划(一期)》发现,该《规划》对发展自行车系统也有一些建议,其中要求构建两级自行车通道网络,一级为自行车休闲廊道,与珠三角区域绿道系统有效衔接,为市民提供休闲健身的理想路径;二级为自行车接驳廊道,为自行车交通在其优势出行范围内的充分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该《规划》的具体是围绕小鸟天堂、白水带风景区、老城区环城河、鹅公山风景区,规划四条自行车廊道环线,再沿天沙河、杜阮河规划两条自行车廊道射线,形成“两轴、四环、两射”的一级自行车廊道系统。另外结合轨道线路沿线、中运量线路沿线,居住区和就业就学地点,依托市政道路建设二级自行车廊道,其中一级廊道130公里,二级廊道92.5公里。
对旧城区不适合自行车骑行的问题,江门职院副教授宋旭民认为,应该看到市民骑自行车出行增多后,机动车出行数量减少带来的缓解交通堵塞、提升空气质量的社会效益。有了这点好处即可把原来挤压掉的非机动车道“找”回来,解决道路问题。另外因为自行车出行能为市民提供新的健身方式,提高市民的身体素质与幸福指数,市民也会自然养成自行车出行的习惯。
至于自行车租赁场地,宋旭民建议,除了选择公共场所之外,在刚开始运营时还可争取商家的支持。比如酒店旅馆、大型商场、二十四小时营业的连锁便利店,这些都可成为公共自行车网点。这些网点对于商家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商机,而对政府来说,又能减少划拨场地和管理的成本。若果公共自行车扩大了影响,甚至可以向商家竞拍租赁点的方式补贴支出。
刘夏林也曾在其建议中表示,建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必须首先明确其公共产品的定位,但为了节约运营成本,可与民间资本合作,利用自行车上的平面广告,“反哺”自行车免费租赁系统。民间资本承担自行车公共租赁服务的启动资金和日常运作资金,政府则以自行车车体广告、停车棚广告等衍生广告收入作为补偿。
对非机动车道的问题,刘夏林觉得不是旧城区路太窄没有非机动车道,而是非机动车道都被太多的机动车给占领,被划为了停车位。现在完全可以通过取消路边的一边停车位、占用部分过宽的人行道等方式,建设非机动车道。而新建道路一律要修建非机动车道,改建道路时必须考虑非机动车道。
【他山之石】
政府投资市场运作or政府主导企业投资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已经有实行公共自行车的城市,不仅有杭州、上海、武汉、北京、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一些中等城市如株洲、佛山、常熟、温州等也已经在近年开始实施。仅珠三角地区,就有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中山、惠州等城市已经拥有公共自行车或已经着手建设。
虽然这么多城市建设有公共自行车,但每个城市所走的路各有不同。武汉采取了政府主导,企业投资的建设模式。即武汉市政府制定公共自行车的规划,启动阶段无资金投入,仅在网点广告资源开发和土地租赁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通过招标,两家广告公司获得经营权,全面负责系统的建设、运营、维护,政府一次性出让广告经营权作为项目补贴。
目前国内建设了自行车系统且运行比较好的城市杭州,则是采取政府投资,市场运作的模式建设。杭州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建设费及运营费均来自政府财政,企业通过政府招标的方式参与项目建设及施工,市民使用公交IC卡、市民卡、停车IC卡等卡进行使用,1小时以内免费租用,超过1小时则收取相应费用。上海市闵行区则更为大方,推出了免费公共自行车系统,居民只需凭身份证办理“诚信卡”即可骑车,只要在2小时内归还就可以了,无需交押金和其他任何费用,所有费用均由政府买单。
虽然目前很多城市都引进了公共自行车租赁这一理念,其方便快捷、绿色环保、经济性高的优势也受到百姓认可和欢迎,但是公共自行车的推广和运行中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建设初期“公用”属性不明确,出现了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扶持、后续管理不到位等重重难题。近日就有媒体报道,银川市的公共自行车亭建成几月未投入使用,成为了摆设。可见公共自行车建设容易,真正有效运行起来并不那么简单。
而武汉的公共自行车推行三年后,也在今年走进了难以发展下去的困境。武汉市相关部门坦言:由于项目前期规划的不合理、有些站点的建设没有和商家及居民协商好、部分站点没有解决通电,公共自行车出现了空壳站点、借车难还车难、运营企业的营运负担较重等问题。
文/江门日报见习记者 肖开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