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坚持人口、产业、城镇、交通一体规划,优化城市空间结构。近年来,广东交通运输行业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深入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推动出台《广东省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健全城市公共交通票价体系,深化全国交通一卡通应用;加快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应用,开展氢燃料电池车辆试点示范,探索自动驾驶新技术应用,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创新可持续发展;持续推动适老化无障碍交通出行服务工作,不断提升公共交通服务品质……
经过不懈努力和实践探索,广东公共交通行业迅猛发展,织就纵横城乡的绿色脉络,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在广东每一寸山海相拥的土地上,一趟趟公交连接成网,一条条地铁通达四方。截至2024年年底,广东全省城市公交线路5467条,公交线路总里程达11.73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42条,运营里程超1477公里,居全国第一,其中广州、深圳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分别超727公里、595公里,位居全国第三位、第五位。
△城际列车整装待发。图源:广东省道路运输事务中心
01“粤”行“粤”畅
公交网络编织便捷生活
近年来,广东公共交通线网不断织密延伸、基本公交与多元化服务共同发展,持续满足群众出行需求。
去年6月,深中跨市公交开通运营。开通一年多来,该线路累计发车超11万班次,营运里程超过700万公里。客流量持续快速增长,环珠江口三地人员往来和经贸交流更加密切。今年6月,广州地铁10号线、12号线开通初期运营,进一步加密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网络,完善广州“环形+十字+X形”的城市轨道交通结构。中山积极推进“村村贯通公交”项目,截至今年6月,覆盖公交服务的自然村达到908个,自然村公交覆盖率超96%。
常规公交多分布于城市主干路,工业园区内的公交服务怎么办?“互联网+公交”动态出行服务成为江门市工业园区居民出行新选择。今年5月,江门市公共汽车有限公司在江海区高新工业园区内创新推出“园区出行通”网约公交服务。作为工业园区常规公交的补充,“园区出行通”适应工业园区早晚高峰高客流、平时低客流的特点,推行“即时约、预约、代约”三种模式并灵活设置虚拟站点,为园区职工及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出行服务。
群众出行要“走得了”,更要“走得好”。近年来,广东持续发力,不断提升公共交通出行服务品质。
△东莞城巴公司联合当地企业开通通勤定制专线。图源:广东省道路运输事务中心
在广州地铁4号线黄村站H口,红蓝配色的建筑与蓝天白云绿树交相掩映,入目一片鲜活又晴朗的景致。一侧,足球员塑像仿佛下一秒就要抬脚推射。近日,广州地铁车站品质提升工程完工,涵盖出入口翻新、无障碍设施升级、智能服务增设等多个方面,覆盖线网104座车站,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出行体验。广州地铁还专项改造了邻近赛事场馆的车站,秉承“一站一方案”的精细原则,结合各站情况实施不同程度的环境升级优化,实现了“打开街角、透出绿地”的精致街区理念。
在中山市三乡镇泉眼村党群服务中心前,崭新的612路公交车缓缓驶过。“走进屋村园区、直通小区、直达楼下”的随需而至的公交车成为当地农村群众出行首选。去年以来,中山市新建、改扩建涉村公交候车亭237座,新建简易公交站牌850个,镇村公交候乘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当地各镇街公交候车亭增设遮阳挡雨棚、座椅等设施,配备了清晰的站牌并在部分接驳线路提供公交时刻表服务,实现全市公交候车亭标准化。
不仅传统公交线网越织越密,自动驾驶公交成为广州智慧交通建设的重点探索和布局方向。今年4月,广州市中心城区主干道首条自动驾驶巴士线路——东风路“羊城智慧巴士文旅示范线”正式开通试运营。车辆不仅能介绍途经的广州动物园、中山纪念堂等景点,内置屏幕还会显示车速、车辆轨迹。“感觉像个‘老司机’,车速跟得上道路主流车速的同时,无论是变道还是刹车时机、力度都把握得很好。不会有突然的摇晃和急刹感。”体验市民骆先生说。据广州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自动驾驶控制系统的模型计算与控制,自动驾驶巴士实现了日常高效运营,行驶路线更加优化,也减少了不必要的行驶距离和能源消耗。
△无人驾驶公交带领乘客体验广州城市风光。图源:广东省道路运输事务中心
02“粤”乘“粤”便
绿色出行获市民青睐
今年以来,深圳地铁单日超千万人次客流累计达42次。为什么这么多人选择乘坐深圳地铁?“方便!”很多乘客都这样评价。
为满足不同群体的出行需求,深圳地铁推出“早鸟计划”方便市民赶早出行;实行“半程末班车”载客服务,满足市民“晚归”需求;常态化延长11号线机场站双向末班车发车时间,以保障旅客往返机场;结合工作日、周末和节假日等不同时间出行高峰特点,在部分线路实施准直达车、大站快车服务,方便市民绿色出行。
不仅地铁吸引大客流,公交也在持续发力,让乘客更愿意选择绿色出行。近年来,广东各地加快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运输装备在公共交通领域的推广应用。“截至今年8月,广东全省新能源公交车辆超5.8万辆,公交车电动化率超99%,居全国第一,多地已实现100%新能源公交车运营。”广东省道路运输事务中心负责人介绍,梅州、云浮、肇庆等地市积极响应推广小型化公交车辆应用,提升公交满载率,深入践行绿色低碳理念。
此外,灵活便捷的骑行越来越为人们所青睐,不仅有效衔接公共交通网络,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还能巧妙地将绿色出行方式融入日常生活。
今年6月,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完成2025年至2028年新一轮中心六区共享单车运营配额投放。为更好方便群众骑行,广州市道路事务中心联合多部门及共享单车企业,以诚信监管为抓手,全面升级智能化管理手段。以电子围栏规范停车,以大数据分析优化调度,结合城市品质提升工程,更新8条主干道两侧人行道及沿线地铁站周边非机动车停放区标线约3800个,并利用设施带、桥下空间等新增停放空间,可停放超万辆非机动车,以充足空间引导守信停放,为绿色低碳出行创造良好条件。
南海潮涌,绿动岭南。广东的公交轨道线网蕴含着民生温度,每一公里的延伸,不仅是交通脉络的畅达,更是宜居城市的诗意注脚。绿色出行的风始终吹拂着广东群众的幸福出行,绘就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生动画卷。
03“粤”享“粤”暖
爱心服务传递人文关怀
公共交通无障碍环境建设,既关系着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权益保障,也承载着全体群众共享“有爱无碍”美好生活的期待,更是衡量行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
△广州地铁工作人员利用无障碍渡板帮助轮椅乘客上车。图源:广东省道路运输事务中心
自2022年以来,广东省已连续多年出台适老化无障碍交通出行服务工作方案,统筹推进城市公共汽电车、出租汽车、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适老化服务提升、车辆更新、设施改造工作。低地板及低入口城市公共汽电车应用更加普及,敬老爱老城市公共汽电车线路随处可见;城市轨道交通无障碍出行环境更加友好,品牌线路彰显服务特色……各地适老化无障碍交通出行服务能力正在不断提升。
今年6月起,广州公交企业在多条线路部分公交车上试点安装“爱心铃”,为有需要的市民出行提供精准服务。轻按一下“爱心铃”,可播报下一站信息;长按“爱心铃”5秒,车长将收到“需协助”语音提示并及时为乘客提供友爱服务。“我们在老年人群体搭乘比较多的公交线路上试点推行‘爱心铃’,供听不清报站信息、下车不便、行动困难或突发身体不适的乘客使用。我们还将根据市民乘客的体验反馈不断优化升级设施,逐步在其他公交线路上推广。”广州市一汽巴士有限公司有关工作负责人介绍。
在珠海,部分公交线路新启用无障碍公交导盲助乘系统,利用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能精准感知站台、语音播报车辆信息,帮助视障人士实现独立候车、上车和下车。“我每天上下班都要坐这趟车,以前我只能问其他人来的是哪趟车。”视障人士王先生说,“但现在不一样了,B6路装上了公交导盲系统。我把经常坐的线路收藏起来,站台候车时点击等候,摇晃一下手机,‘听听巴士’App就会告诉我车还有几站到。”
一座儿童友好城市的公共交通应该是什么样的?
今年年初,惠州市政府将“提升儿童友好服务水平”作为十件民生实事之一,提出推动有母婴逗留且建筑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或日均客流量超过1万人次的交通枢纽、商业中心、公立医院等公共场所配备母婴室。作为惠州市重要的公共交通枢纽,自去年5月“四线贯通”运营后,莞惠城际惠州段沿线站点客流量屡创新高,配备母婴室的呼声日益高涨。经研究,惠州市在莞惠城际惠州段4个既有站点采用移动式母婴室建设方案,于今年4月底完成母婴室配备工作,全市其他11个已配备母婴室的站场也开展提升行动,设置统一标志标识,增设镜子、玩具、紧急求助按钮等配套设施,完善站内母婴室导向标识,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聚焦特殊群体,保障无障碍出行。广东交通不断延伸公共服务广度深度,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柔软而坚定的民生力量。
04“粤”游“粤”美
公交文化彰显城市魅力
粤剧、广绣、广东醒狮、广雕……乘坐广州地铁11号线走上一圈,琳琅满目的非遗元素让乘客大饱眼福。据悉,该线路拥有5个非遗重点车站和24座非遗标准车站,成为全国首条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线路,全线各个站点融入广州的世界级、国家级和省市级非遗元素,在城市地下空间制作一幅长达44公里的非遗艺术与岭南文化“长卷”,让乘客通过乘坐地铁,认识一座城,体验一种生活和文化。
坐上篮球元素装扮的专线公交看CBA(中国职业篮球联赛)比赛,搭乘潮流音乐巴士边唱歌边打卡城市夜景,在城巴上享受“洗剪吹”一条龙……东莞城巴的多元化体验让乘客直呼“哇塞”。其中,红蓝配色的“移动快剪专线”凭借社会服务、人文关怀频频出圈。公交车辆深入社区、单位、学校及工业园区,把移动快剪服务和公交业务相结合,提供理发服务的同时加强公交业务宣传,创造更多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今年8月下旬,卡面设计融合珠澳两地地标建筑的“珠澳联名公交卡”一经发行,迅速引发关注,卡片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具有一定的收藏意义。类似这样的文创产品,珠海公交还有很多:吉祥物布鲁胖手提袋、手绘珐琅笔记本、观光巴士木质纪念卡、城市印象书签。轻量化、便携性、实用性的文创产品,成为城市文化的流动“传播者”,也为公交赋能文化底蕴。
近年来,红色旅游持续“升温”,拥有深厚红色底蕴的中山通过“公交+文化+旅游”的模式,连结沿线红色文化和旅游资源,推出红色定制公交服务。目前,中山公交集团已推出香樟公园生态旅游线、孙中山故里乡村旅游线、悦享中山休闲观光线和深中红色旅游定制专线等文旅专线矩阵,以“移动风景线”的姿态,实现“车到景通、线连成网”的便捷旅游体验,展示中山乡村旅游、生态观光、红色文化等特色资源,让游客轻松体验伟人故里的历史韵味与自然之美。
每一次发车,都是文化的传递;每一段行程,都是魅力的邂逅。公共交通与广东城市文化碰撞出动人火花,让市民在通勤中触摸城市根脉,让游客在穿梭中领略粤式风情,书写着公共交通助力城市与文化共生共美的新篇章。
△深圳“红胖子”观光巴士以交通为纽带,串联城市文旅资源,激活区域发展活力。图源:广东省道路运输事务中心
来源:中国交通报、交通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