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州公交发展受地铁线网快速发展、网约车、共享单车、电动自行车的冲击等外部环境变化和客流变化的叠加影响。城中村改造加速,产业布局、城市功能布局和人口布局都将在“十四五”期间发生较大的变化。对此,城市公交线网规划更应及时有效地融合到城市空间规划发展中,科学合理盘活公交资源,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为推动公交线网服务供给侧改革,打造更具效率、更具活力的公交线网服务体系,增强公共交通吸引力,广州巴士集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根据《广州市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两个阶段性目标,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理念,聚焦客流出行需求变化,系统优化公交线网布局,提升公交服务有效供给,不断以高质量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美好出行需求。
成立以来,巴士集团(含一汽公司)累计优化调整198条线路,其中结合市民出行需求调整121条公交线路行经路段、优化整合77条线路;围绕新开通地铁线调整40条公交线路站点接驳,落实市中心区地铁站点200米范围内公交地铁接驳率100%,并采取互补调度、联合调度等方式加强公交地铁“两网融合”,进一步促进公共交通服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
分层研究出行需求系统布局线网结构
2023年,在市交通运输局的指导下,结合2022年公交线路运行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线路优化研究分析,采用“3+1”网络分层优化模式(“3”即骨干线、普通线、驳运线组成的基础公交线网,“1”即保障线兜底的民生网),全方位规划我市公交线网布局,逐步实施线路优化调整,全力打造“高频骨干线+普惠供应线+快速接驳线+郊远保障线”的高质量城市公交网络服务体系。骨干线路定位为骨架网,主要作用为锚定枢纽、覆盖主要客流走廊,客流大,OD不可替代性强。为组团通勤出行提供快速、直达服务;普通线路定位为支撑网,主要作用为作为骨干线的对次级线网的补充,服务于组团间或组团内的出行需求;驳运线路定位为循环网,主要作用为区域内出行,作为社区、商务区等与地铁的接驳线,为地铁线路喂给客流,服务“最后一公里”出行;保障线路定位为民生网,主要作用为线路行经区域或路段的公交线网密度较低,取消后可能造成公交站点覆盖率下降,该线路为底线民生提供基本保障服务。
精准匹配市民需求优化调整公交线路
对标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出行需求,分析公交地铁线网重叠的低效运营站段,对BRT通道、荔湾芳村广钢新城、天健工业园、黄埔工业区等多处实体经济商圈进行现场勘察,走访属地企业和社区居民,深入了解出行需求,联合市、区的交通主管部门共同研究线路优化方案,优化B1、109、502等22条公交线路线型,减少绕行,加强区域接驳功能。该部分线路调整后,实现月均运送客运量119.44万人次。
通过建立线路调整分析模型,设定非直线系数、站点重复率、千公里载客量、满载率、日均客运量等多个组合指标,分析评价公交线路运营质量,调整高重叠的公交线路,提高公交线网运行效率。如,合并优化广565、86、997路等3条线路,加强服务广州大学城周边市民、学生、教师出行,有效填补大学城外环西路等路段的公交服务空白,平均单趟客流量显著提升。
围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研究城中村之间的公交线路衔接服务,优化调整4条公交线路接驳黄埔区城中村。其中,优化调整370线路接驳地铁21号线,保障黄埔区知识城至增城区朱村的出行需求;优化调整黄埔区356、360、438等线路,服务碧山村、文冲村、珠村等区域出行。优化调整后,实现4条线路月度运送客运量8.51万人次。在布局常规公交线网的同时,广州巴士集团发挥区内公交线路线网密、班次多、发班准等特点和优势,积极推进从化区公交客货邮融合项目,拉动产品入乡出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经过近三年的探索和实践,公交客货邮融合线路目前已拓展至27条,覆盖从化区59条行政村运邮需求,形成了“干线与支线相互融合发展”模式。包裹日均运送量逐步提升至2000余件,2023年全年累计运送邮件约86万件,同比增长159.18%。
建立长效机制 持续优化公交线网
公交线路调整实施后,广州巴士集团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建立长效机制,会同下属分子公司定期评估公交站点服务情况,系统梳理和总结市民的乘车需求变动情况,不断优化和完善公交站点布局。同时,根据本市城市空间结构布局与交通出行特征,公交线路应构建多级线网结构,形成功能明确、层次清晰、相互协调、分担均衡的公交线网体系,规划制定线网评价指标及优化评价体系,已实施优化的线路进行效果分析,为下阶段的公交线网布局优化提供依据和参考,最大限度地满足沿线乘客的出行需求,精准提升市民公共交通出行体验。
未来,广州巴士集团将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美好出行需求为目标,不断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发挥常规公交的便利性优势,积极主动构建与轨道交通设施、网络、服务高度协同的“大公交”体系,增强人民群众出行“幸福感”。(文图/余智涛)
来源:广州巴士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