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省内
【广州地铁】我与广州地铁这十年

广东城市公交网 http://www.gdcsgj.com 发布时间:2022-10-11 09:40:05.733 阅读:341次

叮咚,下一站彩虹桥。



这熟悉的报站声,对我们来说相当亲切。广州地铁8号线彩虹桥站近日开通运营,成为广州地铁第303个车站。过去十年,地铁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日渐成为市民出行首选的公共交通工具。市民对广州地铁的方便、快捷、准点也是赞不绝口。


1   市民

地铁好方便,越来越好,因为准时,又快,公交可能塞车,时间不是很好地把握。

2   市民

低碳出行对环境非常重要的,没什么事最好不要开车,有特殊情况才开车,坐地铁这些都是很好的方式。

3   市民

以前去南沙很麻烦,除非自己开车,要不坐公交车,坐公交车起码一至两个小时,现在(坐地铁)十多分钟就到了,去吃海鲜,去旅游都方便很多。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听听地铁人徐志标、谭云龙讲述“我与广州地铁这十年”。

今年36岁的徐志标,是广州地铁运营二中心一名接触轨高级检修师。入行十三年,大家都管他叫“标哥”,不是因为年纪大,而是因为十三年的资历,对于地铁检修这一行来说,已经是一名“老师傅”。地铁接触轨故障排查工作需要在每天晚上地铁结束运营后的凌晨才能开展,所以通宵工作是家常便饭。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这10年来有一句话是一直激励着我的,这句话就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其实这也是我们共产党员的一个标准。


凌晨1点,当大多数人都进入了梦乡,徐志标则穿起绝缘橡胶鞋,戴上安全帽,披上夜光条纹的橙色安全背心,背着工具包,走进广州地铁4号线隧道,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今晚的作业,浩轩负责拆防护罩,张瑞负责测量,文杰负责调整导高拉出值,大家还有没有不明白的?


经过一番任务分配后,徐志标来到南沙停车场。


现在是四号线南沙停车场的接触轨,我们会通过现场测量调整接触轨的一些定位高度、偏移值,然后紧固我们所有零部件的螺栓,测试绝缘部件,还有电缆的绝缘性能。最后我们还会巡视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我们接触轨的系统设备是满足我们安全可靠供电的。通俗一点来说,我们就是地铁接触网的“医生”。


从凌晨1点到4点,“地铁医生”徐志标和3位工友要赶在清晨第一班列车发出前,完成地铁隧道中接触轨的检修。接触轨,其实是一条专为地铁供电的轨道。徐志标需要先徒手卸下接触轨的防护罩,然后用测量尺进行参数测量,再对轨上的4粒螺丝进行加固,每一步都离不开认真和细致。这样的动作,徐志标和工友们每晚需要重复160多次,对500米的轨道上800多颗螺丝进行加固。


晚上作业要求我们作业人员白天要休息好,精神状态要保证充足,保证我们的工作质量。


从事技术口的工作,地铁车型线路技术在不断更新,这就要求从业者的专业知识库也要与时俱进,同步迭代。2012年至2021年,积极学习,勇于创新的徐志标先后获得广东省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但功勋背后屡败屡战的辛酸,就只有他自己才知道。


刚好当年有这样的一个技术比武,当时没有拿到名次嘛,我也没有灰心,又通过一年的努力,但是后面结果出来的时候,任何名次也没有拿到。当时很怀疑自己没有这个天分,没有这个能力,很打击、很沮丧。2012年10月份,我正式入了党,正是因为党的这一句话“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这一句话激励了我。后面我就总结经验,我发现我在练习这一门技能的时候,停留在对线路的一个分析,而忽视了每一个零部件的作用。经过刻苦钻研的一年,终于在第三年获得了这一项比武的第一名。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时不我待,要有志气和骨气,加快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广州地铁在过去十年里,完成国家专利申请781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518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80项。当中,“地铁医生”徐志标在广州地铁21号线上应用的阻挡异物防护罩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认证。


一个是它的安装空间不够,另外一个是安全距离不够,加上我们时间也来不及,离开通时间那么短,所以只能通过我们工作室发扬攻坚克难的工匠精神。经过一个月的方案研讨,我们就决定从接触轨防护罩改型切入,在现有的防护罩基础上进行改造。距离21号线开通越来越紧,工作室团队虽然是很心急,但是我们每一个人从来没有说过累,没说过苦,也没有人说要放弃。


最终,“地铁医生”徐志标和他的团队跑赢了时间,在没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发挥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的工匠精神,攻坚克难,确保广州地铁21号线顺利按时开通。

这种情况是第一次发生,所以这个项目对于我们工作室来说也是一个考验。通过了这次考验,在以后我们还是会立足岗位,持续去做专、做精、做细、做实,就等于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也见证了我们这个新线开通所付出的努力。当时看到新线开通,我们周边的居民满怀兴奋地踏进地铁的时候,我其实内心是比较骄傲,比较激动的。我们的每一步,换来他们的欢乐,换来他们的方便,我们觉得我们每一步付出都是有价值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地铁线网不断发展,从2012年的8条线路增加到2021年的16条线路,运营总里程增加至621公里,线路、里程和车站数量均实现翻倍增长,在全国排名第三,世界排名第五。


正是这样平凡的党员先锋模范,践行党的初心使命,锚定奋斗目标,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用不平凡的业绩成就广州地铁的非凡十年。


目前,广州地铁日均客流量约800万人次,占全市公共交通出行总量70%。2018年12月,连通从化区的广州地铁14号线一期开通运营,广州从此实现区区通地铁。随着线路的增加,覆盖范围的扩大,地铁已成为市民日常出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是谭云龙,广州市交通运输研究院公共交通所所长,专职研究广州公共交通规划超过十五年。他本人的日常出行也首选广州地铁。


在过去的10年当中,地铁占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是呈现一个逐年增加的态势。在2012年的时候,地铁的出行比例只有40%左右,大部分的市民是选择公交进行出行,到2016年的时候,地铁的出行比例首次实现了对公交的超越,到2021年,地铁的出行比例达到70%左右,相比2012年,增长30%。


谭云龙表示,平常上班他都是乘坐1号线,在杨箕站换乘5号线。


我认为最主要是准时。因为地铁有地下的专用路权,整个运行它不受其他交通方式的干扰,因此我们的出行时间是可预计和可控的。我认为这也是地铁相比其他交通方式最具有优势的地方;第二就是它的快捷性,它的平均旅行时间也可以达到35公里每小时左右;第三个我认为是地铁的舒适性,在广州市这种炎热的气候下,地铁乘坐环境的舒适性,要远远地优于公交车。


广州地铁1号线是广州第一条建成通车的地铁线路,于1997年6月28日正式运营。过去十年,位于广州老城区的地铁1号线客流有所回落,天河区、黄埔区的地铁客流稳步增长,这也见证了广州经济社会发展重心逐渐东移的趋势,部分老车站虽然有了一定年份,但整体的客流强度仍居国内前列。


因为地铁1号线是一条老线,它和新开的线不太一样的。我感觉变化比较大的一个就是咱们的售票机。在10年前,售票机主要是用纸币来进行买票,现在主要是靠咱们刷码,这是支付方式的一个变化。


智慧地铁为市民出行带来更多的便利,从2019年开始,广州地铁逐步推进智慧地铁站建设,安检、客流感知、运营安全等系统都加入智慧功能,扫码支付、刷脸入闸等功能全部得以实现。谭云龙表示,市民出行方式的变化,背后有着深层次的社会意义。


供给侧结构的调整必然会引起出行结构的一个变化。我认为地铁出行比例上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首先最重要的,也是作为直接的原因就是地铁网络规模的扩大。广州市接下来在加大地铁的建设,地铁覆盖的人口和岗位越来越多,并且地铁沿线的开发程度也是比较大的,自然而然会吸引周边的市民选择地铁出行。第二就是地铁的网络化运营对客流的增长有比较大的拉动作用,单条线路的线路覆盖范围是有限的,当不同线路成网联动运营之后,我们通过换乘,覆盖的范围会成一个几何体的递增,客流也会随之增加。第三点就是地铁的准点快捷的固有优势,会让更多的人选择地铁出行。

过去十年,广州公交和地铁的客流量此消彼长,印证了市民对出行服务多元化、品质化需求的提升。


公交和地铁客流的此消彼长,这说明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出行服务的多元化需求和品质化需求是日益提高的,开始由低品质交通方式向高品质、个性化的交通方式进行转移。广州市正在努力打造轨道上的广州,未来也会随着地铁规模的不断扩大,公交的出行比例会进一步地下降。这就需要相关的政府部门和运营企业正确地对待,及时调整公交发展的定位与方向,实现公交和地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地铁在优化城市结构布局,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广州地铁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智成表示:十年来,广州地铁线网持续加密,速度不断提升,服务更加智慧,“轨道上的湾区”进一步实现各城市间的互联互通,新时代湾区人民的出行更安全、更便捷。


党的二十大即将胜利召开,广州将全面提升轨道交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与城市共生共融,辐射带动大湾区都市圈一体化协同发展。

来源:广州地铁

 
主办:广东省城市公共交通协会 联系电话:(020)37637909 转8003 传真:(020)37620407
备案编号: 粤ICP备15001310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419号

技术支持 网站声明
Copyright 2013 GDCSGJ. All copyright are saved. 版权所有 仿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