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图片新闻
广州市“公交都市”建设的成效与经验

广东城市公交网 http://www.gdcsgj.com 发布时间:2019-09-17 10:27:57.75 阅读:2586次

2018年12月,全国城市交通工作暨“公交都市”建设推进会在广州召开,会议宣布授予广州及北京、天津、大连、苏州、杭州、宁波、郑州、武汉、长沙、深圳、银川等12个城市为“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并授牌。城市公共交通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出行需求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是城市功能正常运转的基础支撑,广州建设“公交都市”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刘小明副部长授予广州市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

自2013年入选“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后,在交通运输部、省交通运输厅的支持和指导下,广州市积极推进“公交都市”创建。2018年广州市 “公交都市”创建工作顺利完成,于2018年10月12日通过交通运输部专家组验收评审,并于2018年12月13日获交通运输部授予“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称号。回顾历时5年的“公交都市”创建工作,广州市较好地完成了创建任务,城市交通得到了长足发展,公共交通发展体制机制更趋完善、基础设施供给能力日益提高、运营服务管理水平稳步提升,更高质量地满足市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交通出行需要,为全面开启新时代广州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基础。

一、创建成效

1.公共交通供给规模跨越发展,公共交通主导地位更加巩固

形成了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水上巴士、如约巴士等多种交通方式为补充的公共交通网络,进一步提升了公共交通服务供给能力。目前,全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14条,总里程近400公里,2018年底将接近500公里;公交线路1200多条,车辆14000多台;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约1,487万人次,与创建前相比增长15.2%,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机动化分担率61.1%,公共交通已成为市民出行的主要选择。

2.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日常出行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一是覆盖范围更广。创建期间,新增开通轨道交通线路9条(段),新增运营里程139公里,与创建前相比增加53%;每年将公共交通发展纳入广州市“十件民生实事”工程,持续优化公交线网,累计新开公交线路226条,建立了“干、支、微”三层次公交网络,基本实现出行需求全覆盖。二是运力规模持续扩大。创建期间,新增投放地铁列车166列,新增公交车辆1376辆,万人公共交通车辆保有量达到36.3标台/万人。三是服务可靠性逐步提高。通过增加运力、科学调度等手段提高服务准点率,服务可靠性逐年提升,其中轨道交通正点率达到99.97%。四是公交路权保障政策有效落实。创建期间,新增公交专用道195.2公里,并实施路口信号优先,有效保障公交路权优先,高峰运营速度为18.86公里/小时。创建期间,公共交通满意度维持在80%以上,其中2018年上半年为85.1%。

3.多元公交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市民出行选择更加丰富

一是构建了多层次的轨道交通系统。于2014年底开通了有轨电车海珠环岛试验线,进一步丰富了轨道交通服务层次。二是创新探索定制服务。于2015年推出定制公交如约巴士,已累计开行线路800多条,为超过500万人次的市民提供个性化的定制出行服务。三是拓展“旅游+交通+文化”公交服务。开通了西关风情线、千年古城线、城市中轴线等3条观光双层巴士线路,打造了“旅游+交通+文化”的全新出行模式。四是试点“休闲+公交+智能化”出行服务。开通了珠江新城智能观光线路,为市民提供一键叫车、到站时间预测等智能化便民出行以及休闲文化服务。五是完善水上巴士出行服务。创建期间,新开及优化14条航线,发挥了“通勤为主、兼顾旅游观光”的辅助疏运作用。

如约巴士线路已累计开行超过800条

“旅游+交通+文化”的全新出行模式

4.公交路权优先有效落实,公交运行环境改善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广州市大力推进公交专用道建设,创建期间,已新增公交专用道195.2公里,公交专用道运营总里程达519.4公里,形成了基本覆盖中心城区主要客流走廊,涵盖中心区51.5%的公交线路,日均受益市民约为500万人次的公交专用道网络。同时积极实施信号优先工程,创建期间,共在253个路口实施了公交信号优先,全市公交优先通行交叉口共376个,全面保障公交路权优先,目前,公交高峰运营速度为18.86公里/小时。

5.智慧低碳公交工程取得新突破,绿色发展理念得到坚决贯彻

一是公共交通出行更智慧。行讯通APP、广州地铁APP等为市民提供实时、快捷、方便的出行信息查询服务;新增投入运营的纯电动公交车辆可提供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途中充电功能等便民服务;公交及地铁已全面实现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及其他多元化的非现金支付方式,提升了市民支付便捷性,让市民“智享”出行。二是绿色交通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积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推进公交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目前,全市已投放纯电动公交车10486台,已基本实现公交电动化,据测算可实现年度减排氮氧化物约1.94万吨,将为持续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行讯通APP

多元支付手段

二、主要做法

1.明确核心,确立公交优先发展的城市战略

以“公交都市”创建为契机,将公交优先发展上升为城市发展战略,在全市形成了公交优先发展的统一认识,为扎实推动“公交都市”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市政府创建主体作用。通过市交通工作领导小组平台,强化形成交通、建设、规划、财政、公安等部门合力,将以前公共交通发展由单个部门为主的行为上升为市层面的政府行为,提升工作推进效率。二是落实财政保障,支持公共交通事业发展。加大对公共交通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并在财政预算中优先做好保障和安排。创建期间,累计投入公共交通建设、运营补贴资金超过1000亿元,强力助推了“公交都市”创建工作。

2.综合治理,提升城市交通水平

借鉴世界先进城市经验,综合施策,全面治理,提升城市交通水平。尤其自2012年起实施中小客车总量调控措施,并在2018年实施非广州市籍中小客车通行管理措施,进一步加大个体交通需求管理力度。创建期间,广州市中小客车保有量平均增速较调控前下降16.3个百分点,中小客车快速增长趋势得到有效控制,达到了以时间换空间、以“暂时限”换来“远期便捷”的目标,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有效提升了城市交通发展水平。

3.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广州特色的公共交通体系

结合城市风貌特色、交通出行特征等,在发展传统公共交通基础上,积极探索拓展多样化、多层次的公共交通出行服务,建立了从陆地到水上、从地面到地下的全方位、多模式、一体化的出行链条,目前多元化已成为广州公共交通的一大特色。水上巴士、如约巴士、观光巴士、有轨电车等服务方式,实现了公交多元化、高品质服务与高密度的通勤出行需求上的有机融合,凸显了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发展中重要作用。

水上巴士

有轨电车

4.以人为本,深化人性化、精细化服务

创新服务理念,逐渐从“侧重设施供给”向“侧重服务体验”转变,不断深化人性化和精细化服务。公交服务方面,推进特色站场开发,积极探索实现休闲与交通、生活链与出行链的融合,如珠江新城总站,通过配套建设休闲文化图书馆,为市民提供舒适、休闲的候车休憩场所,提升站场整体形象和文化品位;如东山公交站场,结合地域环境及周边历史文化背景,以共建模式,与图书馆联手开设了首家“巴士书店及巴士咖啡”,体现了公交站场文化传递的社会公益职能。通过优化场站空间布局、发展多元化便民服务等,将公交站场打造成为集公交候乘、新能源充电、自助购物及信息化广告发布等于一体的公共交通综合服务体,目前已在珠江新城等7个公交站场开设了提供便利店、生鲜零售、物流配送、线下体验等多种服务的“巴士畅捷”门店。地铁服务方面,推进地铁便民措施及人性化设施改造,让乘客更好地体验周到、优质的服务,近年来陆续推出了便民药箱、爱心专座、爱心预约等“爱心”系列便民措施,并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试点推出女性车厢,体现对女性的尊重和关爱;积极开展运营设施人性化改造,如设置独立母婴室、推行地铁厕所革命等,让地铁出行更便捷、温馨。

珠江新城总站1200bookshop

东山公交站场开设的巴士书店及巴士咖啡

5.积极探索,实现公交出行与智能化服务的融合

全力推进“公交都市”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完成了公交行业监管系统等14项主体工程建设,实现对全市14000辆多公交车、1200多条公交线路、50多艘水巴船舶的实时监管分析,并打造面向行业监管、企业运营、公众出行服务的公共交通智能化综合服务管理体系。全面升级打造“最强大脑”综合客运枢纽疏运组织分析系统,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交通仿真等技术,集成交通运输、手机信令、气象、环保等20余类数据,围绕交通枢纽等重点区域,实施对人群、车流、路况、对外交通、城市交通多维度、全方位实时监测、关联分析、趋势预测和仿真评估,日均处理数据1.7亿条,有效支撑重大节假日期间重要交通枢纽和高速公路的交通组织、客流疏运及保畅通等工作。积极推动跨部门、跨行业数据共享与社会资源合作,实现了交通、公安等跨部门、跨行业数据交换与共享;与移动通讯企业、腾讯公司、阿里集团、高德地图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享获取的数据资源已广泛应用于重点区域的客流监测分析、疏运保障、交通治理、高快速路保畅通等工作,促进了公共交通数据资源共享综合利用及价值提升。

数据共享和分析服务平台

6.多方联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公共交通文化氛围

一是打造主题活动品牌。通过公交出行宣传周主题活动,多渠道、多方式宣传推广“优选公交、绿色出行”理念;相继举办“爱心送考”“友爱进校园”等系列“友爱在车厢”活动,弘扬交通正能量,传承和发扬友爱和谐的文化传统。二是强化人文关怀。积极提高公共交通职工待遇,提升行业吸引力,目前行业职工平均收入水平达到全市社平工资的106%;营造宜居宜业的社会环境,提升行业归属感,在驾驶员入户、住房等方面给予政策和支持;成立“灯塔·爱在交通基金”,重点帮扶困难员工及家庭,让社会各界关注、关爱公交。三是加强共建互动。广州地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建立了“校企共建”“街站共建”“警站共建”等多种共建模式,有效增进与属地部门、社会各界及市民的沟通,逐步建立了更广泛、更主动承担起安全、文明共建的责任体系。

广州地铁“街站共建”模式

7.科学管理,实现公共交通运营安全、高效

一是秉持“安全为先”的发展理念,多举措狠抓公交运营安全。广州公交通过GPS系统、视频监控及CAN总线等技术应用及建立驾驶员心理评估工作制度,规范了公交驾驶员安全驾驶行为,实现了驾驶员惯性行为管理、情绪管理和车辆事故的提前预警和管控,近年公交行业安全形势持续向好,公共汽电车责任事故死亡率均维持在0.01人/百万车公里以下的较低水平。二是创新发展,建立高效运作的地铁交通网络。作为全国最繁忙的地铁网络,客流强度已达到2.22万人次/公里,通过建设标准化体系、加强科技应用、稳定资金投入、完备应急体系等措施,保障了地铁运营安全持续保持在行业领先水平;通过实施大小交路、空车投放、不均衡运输等科学调度方式及灵活智慧的安检等模式,实现了大客流快速疏导及现场客运安全,确保了地铁系统有序运作。

8.模式创新,推进公交充电桩建设

为全面实现2018年公交电动化目标,广州市多渠道挖潜建设资源、多元化整合供需资源,构建了“高效便捷、低碳环保、适度超前”的配套充电设施运营保障体系,通过企业自主投资建设、与供电局合资成立专业化项目公司、采购社会第三方充电服务等多元化方式,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有效利用既有公交场站用地、城市路内停车位等资源建设充电设施,一年内共建成3633支充电桩。由公交企业提供设施用地、由供电部门保障资金投入的合作模式,为多渠道推进公交充电桩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尝试。

纯电动公交车及充电桩

三、展望

“公交都市”创建验收不是终点,而是广州市公共交通发展新的、更高的起点。下一步,广州市将继续实施“公交优先”战略,牢固树立“公交优先”的城市发展理念,继续加大轨道交通建设力度,持续提升公交服务品质,构建大、中、低运量匹配和覆盖全面的立体公共交通运行系统,营造更加绿色友好的公共交通出行环境,促进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将广州建设成为现代化、高品质的“公交都市”,为贯彻落实国家实施交通强国战略,形成广州方案、提供广州智慧、贡献广州力量。

 
主办:广东省城市公共交通协会 联系电话:(020)37637909 转8003 传真:(020)37620407
备案编号: 粤ICP备15001310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419号

技术支持 网站声明
Copyright 2013 GDCSGJ. All copyright are saved. 版权所有 仿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