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1日,全国中小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座谈会在四川省巴中市召开,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服务司副司长蔡团结到会作了重要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受邀参加本次全国中小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座谈会。借此机会,我围绕推动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谈几点意见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正确认识城市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如果将一座城市比作人的躯体,城市交通就是其中的“动脉”和“毛细血管”,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城市交通的发展水平和运行效率,直接决定着城市的整体竞争力。同时,城市交通也是城市的 “名片”,体现着城市的人文气息和精神面貌。另一方面,城市交通是一个复杂的、精细化的系统,发展城市交通需要顶层设计、多措并举、统筹推进。交通运输部在今年7月份发布了《城市公共交通“十三五”发展纲要》,总结了“十二五”期间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明确了“十三五”期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发展纲要》既是对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顶层设计,也对推进城市交通统筹协调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二、因地制宜确定城市交通发展模式
对于广大中小城市而言,当前正处于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成长期,如何科学谋划城市交通发展道路,降低交通拥堵等“城市病”,避免重复大城市、特大城市交通发展的“后尘”?是当前必须慎重思考的战略问题。国内外实践表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实现城市与城市交通的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城市公共交通的主体作用。公共交通是满足所有群体出行的交通方式,是政府应当提供的一项基本公共服务,必须进一步加大优先发展力度,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目前,我国中小城市的公交出行分担率平均在10%-30%,而私家车出行分担率能够达到20%-30%,交通出行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各个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应结合自身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没有必要一味主张某种方式或坚持把公交分担率提高到70%-80%甚至更高的水平,要更多关注绿色出行比例的提升。要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同时,逐步加强对个体机动化出行的规范管理,大力倡导“低碳交通、绿色出行”的理念,加快确立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绿色交通方式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主体地位。
三、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工作抓手,推动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在中小城市创新落地
当前,我国城市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制约着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首先是城市公交发展资源明显不足。许多公交企业的营运车辆没有场站停放,安全管理无从谈起。衡量城市政府重视公交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看其能否按需落实公交用地。因为,只有公交用地落实了,才有可能建设场站,运营调度才能有节点和依托,公交驾驶员才有休息的地方,才能体现人文关怀,才能进一步提升城市公交的服务品质。其次是公交企业人才严重流失。公交人最苦、最累、最讲奉献,所以公交人最美,也最值得尊重。公交企业光靠感情留人行不通,必须靠待遇和事业留人。为此,应大幅提高公交职工的收入,引导社会公众尊重、理解和支持公交职工,提高公交职工的获得感和荣誉感。
“十三五”期间,交通运输部将坚持两个抓手:
一是开展“公交都市”建设专项行动。“十三五”期,交通运输部将全面组织实施“公交都市”建设专项行动,在所有在地市级以上城市全面推进“公交都市”建设,通过5年左右的建设,实现“公交都市”创建城市实现中心城区500米上车,城市交通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5%以上。2016年11月,部已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公交都市建设等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公交都市”专项行动的申报条件、流程和工作要求。
二是开展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工程。“十三五”期,交通运输部将在全国选择100个左右的典型县级行政区,开展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城乡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客运服务一体化、城乡货运物流服务一体化建设,努力营造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环境,推动公交企业整合农村资源,扩大城市公交的覆盖面,通过多种方式推进城市交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四、抓住机遇、综合施策,加快推进落实城市公交发展重点工作
在“十三五”期间,交通运输部将坚持两个抓手:一是在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启动公交公司创建;二是在100个县级行动区开展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推动公交企业整合农村资源,有针对性地去开通一些公交线路,利用多种方式推进供给侧的改革。
在具体工作方面,还有几项内容需要大家关注和考虑: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新型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将迎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攻坚期。广大中小城市应紧紧抓住“十三五”新型城镇化建设这一难得机遇,坚持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进一步创新思路、实化举措,力争在以下方面率先突破,为推动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实施培育新动能、增添新活力。
一是加快推进公交专用道网络建设。公交专用道网络是一个城市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公交运行效率的重要条件,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公交专用道网络就是应急的重要路线,要加快城市公交专用道和快速公交系统的建设步伐,让公交真正快起来,从而提高城市公交的服务品质和吸引力。
二是加快推进公交用地综合开发。公交用地综合开发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在编制和实施城市总体规划时,应加强对城市公交发展规划的统筹协调,保障公交资源落地。要大力倡导和树立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TOD)的理念,充分协调城市发展与城市交通的关系,推进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落实。
三是建立健全公交票价的调整机制。政府财政支持是“输血式”的,只会雪中送炭,不会锦上添花。很多公交企业提出建立公交企业成本规制,这是很值得提倡的。我国许多城市的公交票价要么多年不调,要么一调就降。城市公交不应该一味要求低价、廉价,要综合考虑群众接受能力、财政保障能力和企业运营成本,科学确定票价,并加快建立票价调整机制,提高公交企业“造血功能”。
四是推进完善财政保障机制。要通过完善公交财政保障机制,建立公交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实现公交投入与城市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增长挂钩。应将职工收入、场站建设、车辆购置、运营补贴等支出纳入财政保障范围。
五是稳步推进绿色交通系统建设。在促进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同时,应注重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清洁能源车辆,降低城市交通系统能耗水平和碳排放。要认真执行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大力推动自行车、步行等慢行交通系统建设,大幅提升绿色出行比例,推进城市交通绿色、低碳发展。
六是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先进科技提升公交服务品质。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和手段,加快公交企业智能化运营管理水平,提高公交智能化水平,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不断提升公交的服务品质和服务效能,增强城市公交创新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