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宜凤高速湖南宜章境内的大巴起火事故,经官方最新核实,大巴车共载有57人,共造成35人死亡,13人受伤(其中4人重伤)。
汽车起火导致的惨烈灾难已经不在少数了,长途大巴、公交车都曾经失火噬人:2008年5月17日,温州公交车爆炸;2009年6月5日,成都公交车燃烧;2010年7月21日,杭州151公交车自燃;2013年6月7日,厦门BRT公交起火;2014年2月27日,贵阳公交车起火;今年1月5日,宁夏公交车着火。
客车着火的意外因素有很多种,在尽可能清除客车着火隐患的基础上,我们必须直面一个现实问题:一旦客车着火,通道就是生命线,怎样确保门窗在第一时间全部打开?
此次湖南大巴火灾的惨痛教训起码有两个,第一是司机没能打开车门就弃车而逃,第二是全车乘客惊恐莫名却找不到消防锤。
客车着火的亲历者经验和部分火灾模拟实验表明,汽车着火后的蔓延速度极快。从一个点冒出火苗,到整个车厢着火,不过是几十秒乃至几秒的事,真正留给乘客逃生的时间,不过是几十秒或者两三分钟。
因此,实现客车着火后能够逃生,必须确保车门、车窗能够在几十秒乃至几秒的时间里顺利打开。其一,确保车门在电路失灵情形下顺利打开,要设置手动开门备用装置,而且必须方便司机和乘客操作;其二,所有车窗两边必须配备消防锤,让乘客能同时敲碎所有窗户,在最短时间内让所有人逃生。其三,最好能设置安全气囊或火警报警器装置,一旦碰上碰撞或火灾,门窗能自动“秒开”。
实现门窗第一时间打开的目标,车辆制造、客运管理、消防监管等各环节都要超前防范,不仅制定相应的安全法规和标准,更要把法规和标准切实落到客车生产、运营的各个环节之中。
把现有的客车运营软硬件隐患彻底消除,让可以避免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这是对湖南大巴失火事故中死难者的尊重和告慰,也是这起灾难给予社会的最大“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