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热点
童心看广州 友爱在车厢

广东城市公交网 http://www.gdcsgj.com 发布时间:2015-12-08 09:39:32.377 阅读:5117次

   如果公交车上的广告是一幅幅缤纷多彩的涂鸦会是一个怎样的画面?11月下旬开始,一批由广州市少年宫的孩子们涂鸦创作的“广州风情巴”穿梭在广州的大街小巷上,向市民展现孩子们对广州城市生活的奇思妙想。

   据了解,一汽在“友爱在车厢”活动29周年之际,在市交委、团市委的指导下,联合广州市少年宫启动了“友爱在车厢 绘出新视界”巴士情怀少年儿童创意涂鸦活动工作坊,广州本土艺术家、文学家、少年宫的孩子们、特殊儿童以及志愿者共100人参与其中,为5路线、31路线、62路线和旅游观光1线等公交车制作靓丽的“外衣”。本次活动邀请了中国美术协会动漫艺术委员会委员、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叶正华担任绘画导师,并由艺术家、文学家组成导师团带领孩子们分成四个工作小组,选取“友爱”、“文明”、“和谐”、“包容”4个核心价值观为主题,以广州“包容”、“情味”、“低调”的城市文化特色为基础,结合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进行创作,表达“一车一世界,一车一故事”的理念。


   工作坊特写

   最简单的“友爱在车厢”

   “从1986年起,由5路公交线联同文化公园、南方大厦、广州火车站、爱群大厦、大同酒家等12个沿线单位联合发出倡议的‘友爱在车厢’活动,深深影响了一代人。如今,它在孩子的眼中可能就是简单的:小企鹅和小鸡共同带着‘友谊之帽’说我们是朋友。孩子的画就是这么简洁,孩子的友爱就是这么纯洁和可爱。”叶教授说。“孩子的画笔,可以将友爱变得更加有趣、可爱和简单,更容易让友爱让座成为广州最美的风景线”。


   最经常听到的“唔该”

   整个活动以四期工作坊的形式展开,在第一期工作坊中,孩子们就“文明”、“和谐”进行创作。“怎样画出广州的文明、和谐呢?”导师问道。12岁的陈意涵立即举手回答:“每次坐公交听得最多的礼貌用语就是‘唔该’,比如‘唔该,落车’、‘唔该,借借’等等。”孩子们将自己对“文明”、“和谐”最直观的感受通过手中的画笔表现出来。


   最熟悉的“吃喝玩乐”

   小鸟歌唱、茶叶飘香、“一盅两件”叹早茶……一个个生动的情景在孩子们的笔下勾勒出来。提起早茶,孩子们总有说不完的故事——“妈妈教我要排队点餐”、“吃剩的骨头不能乱丢”、“大的烧卖要给爷爷先吃”……除了会讲故事,孩子们也能把“文明”落到实处——“你能借我支红笔用用吗?”“可以。”“谢谢!”“不客气!”


   最自豪的是“包容”

   活动现场,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我手画我所想,气氛融洽,处处充满友爱。“和谐是一种大融合、大交汇的理想状态。它杂而不乱,多元有序,共生共融。广州就是这种状态,它是一个包容的城市。我们的活动也是这种状态,除了普通的孩子,还有少年宫特殊儿童艺术团的小小艺术家,大家残健共融,师生互动,其乐融融。”叶教授说道。“广州是包容的地球村,公交是地球村的国际车”。(《广州交通》)

 
主办:广东省城市公共交通协会 联系电话:(020)37637909 转8003 传真:(020)37620407
备案编号: 粤ICP备15001310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419号

技术支持 网站声明
Copyright 2013 GDCSGJ. All copyright are saved. 版权所有 仿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