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公告通知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2015年运输工作要点及10项重点工程的通知

广东城市公交网 http://www.gdcsgj.com 发布时间:2015-03-04 10:19:19.63 阅读:4432次

粤交运〔2015208号

各地级以上市交通运输局(委),顺德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公路局,省道路运输管理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2015年全国及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现将《广东省交通运输厅2015年运输工作要点及10项重点工程》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加快组织实施,确保各项任务取得实效。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

2015年2月11日

附件1:广东省交通运输厅2015年运输工作要点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2015年全国及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建设“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的总体部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推动行业加快型升级,提供更高水平、更优品质的运输服务。

    二、工作要点

    (一)加快完善行业规划和政策、标准。

    制定出台综合运输服务“十三五”规划以及综合运输枢纽、物流节点等专项规划,强化规划的指导作用,实现“十二五”与“十三五”工作的有效衔接。

    加快梳理行业法规、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标准,确定制定、修订清单及推进计划,积极推动《广东省城市公共交通条例》的立法工作,做好《城市客运标准体系(2014年)制定、修订有关工作。加快修订《广东省出租汽车管理办法》,出台公路货运站场验收定级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公交一卡通、联网售票等管理办法。

    (二)深化运输行业改革。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交通运输综合改革试点相关工作。配合粤港澳自贸区建设和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推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和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出台进一步深化道路客运行业改革的实施意见,简政放权,增加企业经营自主权和灵活性。推动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管理和车辆年度审验制度改革。鼓励客运向个性化服务发展,站场向多元化的综合体发展,货运向物流化和专业化发展,车辆和装备向标准化发展。选取基础条件较好的部门、地市,进行分类试点。

积极协调省级财政部门,制定燃油价格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加强资金使用绩效考核,更好地发挥城市人民政府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主体职责。建立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绩效评价机制和评价指标体系,强化指标考核的激励引导,推动地方加大对公交企业的财政及政策扶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按照国家出台的企业信用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出台道路运输企业、从业人员信用考核评价办法,建立激励诚信、惩戒失信的行业准入退出机制,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调整行业管理模式,将行业发展中的问题交由企业主动参与提出,政府择优实施。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充分发挥行业中介组织在行业咨询、行业自律、行业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开展产、学、研合作,建设华南交通物流发展研究中心。

建章立制,推动行业源数据共享开放。重点研究道路运输数据公开共享和安全交换机制,鼓励开发APP应用,鼓励将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融入传统运输方式,再造运输组织,提供“一票到家的出行链,一单到底的物流链”的全程服务。

    (三)改进提升综合运输服务水平。

    支持申报交通运输部第一批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建设和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加强对综合客货运枢纽(物流园区)的建设指导,完善场站集疏运功能和便民服务设施,主动衔接水路、铁路、民航等运输方式。

  支持申报国家新一批公交都市,指导国家级、省级公交示范项目建设,建设全省公交管理与出行服务信息平台,提升公交信息化、智能化服务水平。完善城市客运线路站点专项调查数据有关数据图形化展示。组织开展“公交出行宣传周”活动

    组织宣贯《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规范出租车行业管理,贯彻落实十部委《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并提出我省实施办法,促进维修企业转型升级,加强对驾培机构和教练员的行业监管。

    制定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实施办法,在试点城市开展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的评价验证。加强农村客运管理,坚持农村公路的路、站、运一体化发展,严格执行《农村道路旅客运输班线通行条件审核规则》,扩大农村客运网络覆盖面,提升农村客运班线运行安全条件。

    做好国家重大节假日和重点物资运输保障。全面推广全国统一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12328号码,加快全国统一出租汽车约车服务电话号码95128的推广应用。规范全省道路运输服务电话96990运营服务,实现与12328号码的平稳衔接。

      (四)引导推进行业转型升级。

    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完成广东省龙头骨干企业课题研究,加强成果应用,选取部分企业开展试点,给予相应政策扶持,支持骨干企业带头引领行业转型升级。

    鼓励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提升国际竞争力。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陆空综合运输大通道建设,促进中巴经济走廊南线物流通道及粤港澳一东盟公路甩挂物流项目等加快落地。深化泛珠三角区域交通运输务实合作,创新接驳运输模式,探索组建区域联盟。

    贯彻落实《广东省交通运输厅推进货运物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以货物运输为核心的产业链联盟,支持小件快运等中小企业联盟,发展多式联运、发展甩挂运输等先进货物运输组织方式。鼓励开发和推广使用货运车船卫星导航服务平台、小件快运系统及相关通用物流软件,创新货运物流运营服务模式。

    加强对国家、省级公路甩挂运输试点项目实施过程管理,鼓励农村客货一体化站场及农村配送网络站建设,推进冷链运输物流发展。加快城市配送管理相关措施研究制定,指导城市配送车辆标志标识标准、城市配送经营服务标准的协调制定工作。继续做好道路货运价格与成本监测工作。

    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全力推进绿色货运示范项目,做好总结验收工作,进一步分享推广示范项目成果。组织召开中国绿色货运行动2015年度国际研讨会。

  积极推动传统出租行业改革,促进互联网约车服务规范发展,创新行业服务模式,完善出租汽车维稳风险预警机制,促使行业稳定健康发展。

    (五)强化行业安全监管。

    继续深入开展“道路运输安全年”活动,抓好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推进安全生产检查督查工作常态化。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

    贯彻落实《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加强客货运输卫星定位监管,落实车辆动态监管、平台考核通报和重点监管名单制度。

    加强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管,规范源头装载环节。建设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开展专业物流领域信用建设试点,推进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依法诚信经营。加强客运班车进出站安全监管信息通报制度,制定管理办法,建立相应的处罚措施。

    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意见》,组织开展对省内城市轨道交通新开通线路的试运营评审。组织开展对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设备设施的全面检查验收。

    加强紧急运输应急队伍建设,完善应急预案和运力、物资储备,全面提升应急处置和反恐防范能力。

    (六)加快运输信息化建设。

    完成广东省综合运输信息化顶层设计。加快广东省综合运输管理信息平台及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广东省区域交换节点的建设,推进与交通物流园区的互联互通。

    加快推进“岭南通”在全省地级以上市市区及县城的全面互联互通,推广在城际轨道、道路客运等领域的应用,推进全国重点区域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工作。推进全省客运联网售票工作,实现全省二级(珠三角三级)以上客运站联网,广泛应用二维码、微信及公交智能卡等先进信息技术,提供全省“一卡通行”、“一票到家”的一体化出行服务。

    加快建设全省道路运输大数据中心、信息中心、运行监测中心和服务中心。完成道路运政信息系统全面升级改造,深化网上办事大厅建设。

    建设客运包车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鼓励开展定制服务,探索指尖上的智能交通运输服务。

    (七)提升队伍素质和治理能力。

    继续推进道路运输管理队伍依法行政和规范化建设,加强基层运管站所及运管队伍建设。完善运政系统业务办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规范业务办理流程。

    结合交通运输部“行业素质提升年”活动,开展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专项职业教育培训,完善道路运输驾驶员继续教育机制。组织开展全省汽车维修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完善全省从业资格考核员、继续教育等师资,组织开展危险品驾培教练员的专项培训。

    持续改进作风。持之以恒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坚定不移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出台加强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完善廉政风险防控的工作意见,加强行政效能监督检查,压缩许可自由裁量空间,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将可行性研究、年度发展建议等更多事务交由行业协会等第三方机构完成。加强调查研究,完善,机构完成。加强调查研究,完善工作机制,重大政策出台前广泛征求社会意见,保障工作公开透明、公正公平。加强行业文化建设,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弘扬行业正能量。

 

附件2: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加强运输保障能力提升运输服务水平10项重点工程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工作

1

城市公共交通先发展工程

1.组织编制全省及区域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研究全省“十三五”期间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下公共交通发展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

2.开展国家和省级示范项目建设,探索总结不同条件下的公交优先发展模式

3.制定完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绩效评价机制及考核指标,加强燃油补助等资金分配管理。

2

货运物流转型升级工程

1.组织实施推进货运物流健康发展工作方案,开展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及物流节点等专项规划,推进国际、国家和区域综合运输物流大通道建设; 

2.组织开展国家和省级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示范工程建设,发展先进的货物运输组织方式,开展城市配送、农村物流试点; 

3.建设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广东省区域交换节点,实现与货运枢纽和物流园区的互联互通

4.鼓励开发和推广使用货运车船卫星导航服务平台、小件快运系统及相关通用物流软件,为我省区域交换节点提供基础应用,创新运输配载、跟踪追溯等货运物流运营服务模式推进与其他行业、部门平台的互联互通,实现“一单到底”的全程物流服务;                                         5.鼓励发展以货物运输为核心的产业链联盟。   

3

公共出行智能服务工程

1.加快建设汽车客运联网售票、客运包车公共信息服务、公交一卡通、城市公共客运(含燃油补助资金管理)等省级信息化平台,夯实智能出行服务信息大数据基础                                  2.结合国家和我省相关信息化、智能化试点示范建设,建立完善浦言息化标准体系,推进客运企业生产管理、运营调度和安全应急等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拓展智能出行服务信息大数据

3.以信息化为引领,主动适应信息技术发展新趋        势,完善公供出行服务信息共享机制,鼓励开发APP应用,探索在遵循共享机制下的预约、定制和VIP等个性化出行服务,提供“指尖上的智能出行”,实现“一卡通行 一票到家 一键查询 一网服务”的全程智能出行服务;                   4.完善全国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12328系统建设,推广全国统一出租汽车约车服务电话号码95128的应用,与三大电信运营商合作开展专号服务,与邮政及大型连锁服务机构发展社区、厂区及农村服务网点,提供“就在身边的云服务”。   

4

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工程

1.落实交通运输综合改革试点相关工作,加快实施《广东省交通运输厅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关于改进提升交通运输服务的若干指导意见工作方案》,着力实施为民服务措施,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

2.组织开展国家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创建,推动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货物集散高效、综合运输服务信息共享,探索建立一体化的综合运输服务管理体制机制,提高综合运输服务应急协同处置能力,促进各种运输方式良性互动,提升综合运输服务水平                                       3.组织开展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深化农村客运均等化三个“百分百”服务。    

5

道路运输管理便民服务工程

1.省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升级建设

2.道路运输业务网上办事分厅建设及垂直业务对接

3.道路运输电子证件即时查询服务。 

6

道路营运车辆智能监控工程

1.贯彻落实《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加强客货运卫星定位监控,落实通报制度和重点监管名单制度

2.加强客运班车进出站安全监管信息通报制度,制定管理办法,建立相应的处罚措施

3.规范全省道路运输服务电话96990运营服务,完善维修救援服务网络。      

7

汽车绿色维修建设工程

1.统一综合性能检测机构车型数据库和检测管理软件,规范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工作 

2.完成全省道路运输车辆年度审验调研并草拟有关改革意见

3.贯彻落实《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推动维修业连锁发展

4.推进汽车维修配件追溯试点工作,切实提高汽车维修服务质量       

8

道路运输安全保障工程

1.强化“红线”和“底线”意识,深入开展“客货安全年”活动,抓好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推进安全生产检查督查工作常态化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

2.开展行业清理整治,组织开展危险品运输市场调研,规范源头装载环节      

3.制定接驳运输的企业管理工作规范和推进我省      长途运输接驳试点工作方案,推动建立接驳运输联盟。加强对省际800公里以上班线监管

4.加强紧急道路运输应急队伍建设,完善应急预案和运力、物资储备,全面提升应急处置和反恐防范能力。        

9

道路运输诚信体系建设工程

1.建设道路运输企业和从业人员诚信系统,利用新媒体和手机打造诚信信息发布和采集的新平台,建立诚信信息采集的有效机制

2.建设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开展专业物流领域信用建设试点 

3.加快实现全省社会信用信息共享,实现与泛珠三角区域从业资格信息共享查询,开展政企诚信共建。

10

道路运输行业“四个中心”建设工程

1.建立道路运输大数据中心,推动道路运输数据公开共享和安全交换

2.建立道路行业监测中心,定期发布道路运输行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及行业服务指数

3.鼓励开发APP应用,鼓励将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融入传统运输方式,再造运输组织

 

 
主办:广东省城市公共交通协会 联系电话:(020)37637909 转8003 传真:(020)37620407
备案编号: 粤ICP备15001310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419号

技术支持 网站声明
Copyright 2013 GDCSGJ. All copyright are saved. 版权所有 仿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