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专用道,曾一直是昆明的骄傲。
为举办1999年世博会,昆明由政府投资建成并投入使用长4公里的北京路公交专用道,成为全国首条内侧式公交专用道,并在当年4月份开通。这在国内各大城市引起极大反响,省外专家纷纷慕名前来昆明考察学习。经过14年的发展,昆明已有人民路、北京路、金碧路、西昌路、广福路等14条公交专用道,形成了“井字加一横”的网络格局。
2013年伊始,昆明酝酿着公交线路系统的又一次大转变,而这一次,是将13条道路原有的路中式公交站台全部取消,移到路侧,公交专用道也将不再设置在道路内侧。这一变动,意味着已实行了14年的昆明快速公交模式的终结。但也就在这个时候,外省依然在“昆明公交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公交快速系统(即BRT),而且,大有把昆明甩在身后的趋势,如果不信,就让我们去看看省外是怎么来发展自己的BRT的,也许,该是昆明向外省学习先进经验的时候了。
北京
最起码是封闭式站台,同时北京还有左开门式的BRT。
过街天桥也很便利。
全封闭的公交车道。
广州
和地铁不同,露天的BRT站台没有空调,炎热的广州BRT站台利用水雾风扇喷淋来降温,很人性,注重细节是广州BRT的特点,特别是其站台和过街系统。从广州的BRT可以看出,过街系统分三种:1、平面斑马线;2、过街天桥;3、地下人行道。是国内做得不错的BRT城市之一。
双车道甚至可以超车。
内侧式公交车道很给力。
合肥
开放式站台,建设了比较多的天桥过街系统。
过街天桥四通八达。
过街天桥,还是过街天桥。
济南
国内最牛的BRT,直接可以升级轨道交通,其硬件设施是向地铁看齐。
高架式BRT车道如同轻轨一样便捷。
配有电梯,上天桥非常方便。
郑州
路中和路侧结合。
路外侧也可以做公交车道。
杭州
路侧式专用道,但不是在慢车道,而是在快车道的路侧,但这样的设置,效率不高。
公交车道设在快车道路侧。
常州
路中式的站台设置考虑和商家互动,充分利用资源的同时也增加了社会就业机会;平面路口,强制引导过街,这也是国内不错的BRT之一,市区中心全部采用地下通道模式,市区外采用斑马线,也是最具有地铁味道的BRT。
这是地铁站吗?不,这是公交车站。
地下通道内有大量商业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