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汽车之家
日前,网友“临时工”等人在Oncity论坛上贴出几张公交车老照片,立即勾起了众多70后、80后的美好记忆。

“对,就是这款车,经常开去东升鸡笼的。这些车是前置发动机,小时候看爸爸修车时,爸爸就长期睡在发动机上,天冷时还会有暖暖的余温!”网友“kumikoxp猪晴晴”说:“请问你(发图网友),这些照片在哪里弄来的,我老爸现在退休了,以前的同事一个月都会聚餐一次,我想把这些照片拿来给他们看看,回忆下过去的时光!因为每年都听见爸爸一个同事离开。”
“kang1013chenyk” 说:“想当年从光明市场到三角市场,那真是相当长的路程!那时爸妈很年轻,自己很无知!一转眼,就20年过去了!岁月啊!爸爸是个好人,岁月请你不要伤害他。”
●老司机讲述:“要爬窗上车,比现在挤多了”
市公交集团自行车公司总经理梁满林今年61岁,上世纪90年代初他是一名公交车司机。“最先营运的车车牌还是广州牌,车身是蓝白色,前置发动机,没有空调。尤其冬天的时候,很多人最喜欢坐发动机上,因为暖和。”梁满林说。
让梁满林记忆最深的是,当时的公交车非常拥挤。“当时因为车少,搭乘车的市民非常多,车内非常拥挤,记得21座的公交车最多挤了84人。有些人赶集为了能搭上车,还爬窗上车,可见比现在的公交车拥挤多了。”梁满林回忆说,不过当时人们都非常友善,很少因为拥挤而发生吵闹。
梁满林介绍说,最先搭乘公交采取“阶梯式”收费,起步5角钱,过3个站后每三个站增收5角钱。进入上世纪90年代,增加投入了150辆公交车,红桥、桂林以及白云牌公交车各50辆,并开始有了无人售票车,票价两元。